Page 124 - 中文讀本教學指引1
P. 124

十四、聰明的人         121




                  有不親人』,這些莊戶不是舍親,就是敝友。先生到集賢村,必是訪友,只說先
                  生所訪之友姓甚名誰,老夫就知他住處了。」伯牙道:「學生要往鍾家莊去。」

                  老者道:「先生到鍾家莊,要訪何人?」伯牙道:「要訪子期。」老者聞說子期

                  二字,一雙昏花眼內,撲簌簌掉下淚來,嗚嗚咽咽,不覺大聲哭道:「子期鍾徽,

                  乃吾兒也。去年八月十五採樵歸晚,遇晉國上大夫俞伯牙先生,講論之間,意氣
                  相投,臨行贈黃金二笏,吾兒買書攻讀,老拙無才,不曾禁止;旦則採樵負重,暮

                  則誦讀辛勤,心力耗廢,染成怯疾,數月之間,已亡過了。」伯牙聞言,五內崩

                  裂,淚如湧泉,大叫一聲,傍山崖跌倒,昏絕於地。鍾公驚愕,含淚攙扶,回顧

                  小童道:「此位先生是誰?」小童低聲附耳道:「就是俞伯牙老爺。」鍾公道:

                  「原來是吾兒好友。」扶起伯牙,呼之甦醒。伯牙坐於地下,口吐痰涎,雙手搥
                  胸,慟哭不已。道:「賢弟呵!我昨夜泊舟,還說你爽信,誰知已為泉下之鬼?

                  你有才無壽了!」鍾公拭淚相勸。伯牙哭罷起來,重與鍾公施禮,不敢呼老丈,

                  稱為老伯,以見通家兄弟之意。伯牙道:「老伯!令郎還是停柩在家,還是瘞郊

                  外了?」鍾公道:「一言難盡。亡兒臨終,老夫與拙荊坐於臥榻之前,亡兒遺語

                  囑付道:『修短繇天,兒生前不能盡人子事親之道,死後乞葬於馬鞍山邊,與晉
                  大夫俞伯牙有約,欲踐前言耳。』老夫不負亡兒臨終之言,適纔先生來的小路之

                  右,一邱新土,即吾兒鍾徽之塚。今日是百日之忌,老夫提一陌紙錢往墳前燒化,

                  何期與先生相遇?」伯牙道:「即如此,奉陪老伯就墳前一拜。」命小童代太公

                  提了竹籃。鍾公策杖引路,伯牙隨後,小童跟定,復進谷口,果見一邱新土在於
                  路左。伯牙整衣拜道:「賢弟當世為人聰明,死後為神靈應,愚兄此一拜,誠永

                  別矣!」拜罷,放聲又哭。驚動山前山後,山左山右,黎民百姓,不問行的,止

                  的,遠的,近的;聽得哭聲悲切,都來物色。知是朝中大臣來祭鍾子期,迴繞墳

                  前,爭先觀看。伯牙卻不曾擺得祭禮,無以為情,命童子把瑤琴取出囊來,放於
                  祭石臺上,盤膝坐於墳前,揮淚兩行,撫琴一操。那些看者聞琴韻鏗鏘,鼓掌大

                  笑而散。伯牙問:「老伯!下官撫琴弔令郎賢弟,悲不能已,眾人為何而笑?」

                  鍾公道:「鄉野之人,不知音律,聞琴聲以為取樂之具,故此發笑。」伯牙道:

                  「原來如此。老伯可知所奏何曲?」鍾公道:「老夫幼年也頗習,如今年邁,五

                  官半廢,模糊不懂久矣。」伯牙道:「這就是下官隨心應手,一曲短歌,以弔令
                  郎者,口誦與老伯聽之。」鍾公道:「老夫願聞。」伯牙誦云: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「憶昔去年春,江邊曾會君;今日重來訪,不見知音人!但見一坏土,慘然

                  傷我心!傷心傷心復傷心,不忍淚珠紛。來歡去何苦?江畔起愁雲。子期子期兮,
   119   120   121   122   123   124   125   126   127   128   12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