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85 - 中文讀本教學指引1
P. 85
82 中文讀本教學指引(一)
1.飲水思源
2.施比受更有福
3.施人慎勿念,愛施慎勿念。
4.感恩圖報
5.投桃報李
木瓜
投我以木瓜,報之以瓊琚。匪報也,永以為好也。
投我以木桃,報之以瓊瑤。匪報也,永以為好也。
投我以木李,報之以瓊玖。匪報也,永以為好也。
詩經
(三)與本課類近的文章
1.回饋
鄔昆如
在農業社會中成長的人,食衣住行的一切,絕大部份受到父母的照顧,也就
因此歸結出「孝道」是做人最基本的道德規範。「百善孝為先」的道理,其所展
示的,也就是教導一個人,常存感恩之心,常懷報答之情。成語中的「鴉有反哺
之義」,以及「羊有跪乳之恩」,都莫不是一種感恩圖報的心性教育。
由農業社會轉型到工商業社會時,社會群體以及社會組織逐漸加入了父母照
顧子女的行列;從最簡單的食衣住行問題,到較複雜的育樂問題,社會和政府的
角色,在在都與家庭教育相輔相成;父母無法單獨挑起的擔子,社會都把它們承
接下來:像各種技能的訓練,像各種就業的輔導,像追求高深學問的機會;上自
生活環境的改善,下至各種社會福利的設置。個人生活在社會中,從嬰兒的出生,
幼童的培育,兒童的入學,青年的學習、深造、就業、發展、進步,乃至於老年
的福利以及死後的安息,都莫不由社會所賜與。
因此,感恩之心和報答之情,在農業社會中,重點放在孝道,報答父母養育
之恩;但是,在工商業社會中,這孝道應當伸展到社會、政府、群體大眾。在現
代化社會裡,一個人單單在家孝敬父母,已經不足以作為一個標準的現代人。一
個標準的現代人,因為懷有感恩之心,因為存有報答之情,他就應該對社會有所
回饋。一個有良知的現代人,當他反省到自己之所以有今天,都是社會的恩惠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