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86 - 中文讀本教學指引1
P. 86
十、常懷感謝心 83
都是政府領導的成果時,他第一點想做的,必然是參加社會建設的行列,希望透
過他的參與,使明天的社會更好,使下一代的國民生活得更幸福、更快樂。
當然,他也看得見自己的力量有限,他也意識到社會當中,尚有許多缺陷;
但是,他絕不會因此埋沒了自己感恩圖報的心,而反過來詛咒黑暗,謾罵別人,
詆譭社會;而是深信:自己如果出來加入建設的行列,社會就會好一點。他的智
慧讓他理解到:與其詛咒黑暗,不如點亮蠟燭。
回饋之心對現代化的社會,是極其重要的教育課題之一。一個心靈豐饒的人,
常在回饋的心態中,從事積極建設社會的工作。他會有公德心,當然也有私德,
他在家是一個標準的孝子,在社會中則是一個標準的公民。不但如此,他還會在
行動中,指證出這回饋之心的意義和重要性,而希望別人因了他的行為,亦參與
建設、謀求社會公益的行列。但願每個人都由這回饋之心,豐饒自己的心靈,充
實自己的生活,連帶創造更美好的明天。
選自幼獅通訊社稿:九七三二期,鄔昆如
2.謝天
常到外國朋友家吃飯。當蠟燭燃起,菜肴布好,客主就位,總是主人家的小
男孩或小女孩舉起小手,低頭感謝上天的賜予,並歡迎客人的到來。
我剛一到美時,常鬧得尷尬。因為在國內養成的習慣,還沒有坐好,就開動
了。
以後凡到朋友家吃飯時,總是先囑咐自己;今天不要忘了,可別太快開動啊!
幾年來,我已變得很習慣了。但我一直認為只是一種不同的風俗儀式,在我這方
面看來,忘或不忘,也沒有太大的關係。
前年有一次,我又是到一家去吃飯。而這次卻是由主人家的祖母謝飯。她雪
白的頭髮,顫抖的聲音,在搖曳的燭光下,使我想起兒時的祖母。那天晚上,我
忽然覺得我平靜如水的情感翻起滔天巨浪來。
在小時候,每當冬夜,我們一大家人圍著個大圓桌吃飯。我經常坐在祖母身
旁,祖母總是摸著我的頭說:「感謝老天爺賞我們家飯吃。記住!飯碗裡一粒米
都不許剩,要是糟蹋糧食,老天爺就不給咱們飯了。」
剛上小學的我,正念一些打倒偶像、破除迷信的課文。我的學校就是從前的
關帝廟,我的書桌就是供桌。我曾給周倉畫上眼鏡,給關平戴上鬍子。祖母的話,
老天爺什麼的,我覺得是既多餘,又落伍的。不過,我卻很尊敬我的祖父母,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