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114 - 中文讀本教學指引1
P. 114

十四、聰明的人         111
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十四、聰明的人






                  【作者】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鄭頻,筆名 涵。廣東省潮陽縣人,西元 1949 年生於臺灣屏東。中國文化大

                  學中文系畢業,臺灣師大國文研究所結業。現代散文作家,任教於臺灣臺北縣海

                  山國民中學。她的作品真摯優美,忠誠地傳述出個人的感受。民國 75 年(西元
                  1986 年)獲第二十屆中國語文獎章,同年以忘憂谷獲臺灣省政府新聞處優良文藝

                  作品獎;民國 79 年(1990 年)心中桃源獲中山文藝獎。著有生命之愛、陽光下的

                  笑臉、年少情懷、清音、希望是一座山、歲月的名字、向陽光多處行、春天的拜

                  訪、有情相待、留一方心田等書。


                  【題解】
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這一篇文章是從清音中選錄出來的。作者自述在大學裏曾經學彈古箏,絃線

                  鬆了就找小美幫忙調整,自己總是很悠閒,也自以為很聰明,卻始終不會調音。
                  小美則因大家提供她練習的機會,成了多才多藝的人,正是「勞者多能」的寫照;

                  不僅幫了別人,也幫了自己,這才是真正聰明的人。



                  【補注】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1.古箏        中國絃樂器。西元前二三七年以前已在秦地流行,故又稱(秦

                  箏)。音箱為梧桐木製,長方形。面上張絃,每絃用柱支撐,並可移動以調節音

                  高,按五聲音階定絃。秦時十二絃,隋唐時改為十三絃,近已增至二十一絃、二

                  十五絃。演奏時用右手指彈撥,左手指按絃,用於獨奏、伴奏或合奏均可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2. 志在高山,心期流水                 典出列子湯問篇:「伯牙善鼓琴,鍾子期善聽。

                  伯牙鼓琴,志在高山,鍾子期曰:『善哉!巍峨峨兮若泰山。』志在流水,曰『善

                  哉!洋洋乎若江河』伯牙所念,鍾子期必得之。」因此後人便以高山流水來形容

                  樂曲的高妙。
   109   110   111   112   113   114   115   116   117   118   11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