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30 - 中文讀本教學指引1
P. 30
三、民歌與小詩 27
象徵著祖國和中華民族,有的說它就是詩人自身的寫照。
艾青:兩種理解都可以。我們的祖國不正是像礁石一樣歷經滄桑,飽受苦難
而依然屹立嗎?我個人也是經受了很多磨難的。有的人不贊成用「礁石」這個形
象,說它常撞翻航船。我回答說:航船是人開的,人有眼睛,可以躲開走嘛。「礁
石」並沒有損害別人。(周宏興「就當前詩歌問題訪艾青」,「艾青談詩」,花
城出版社 1982 年)
在這首詩裏,礁石可謂歷經滄桑、飽受磨難而依然屹立的傲岸型品格和力
量的象徵。如果你真實地具體地寫某一個地區、某一個民族或某一個人如何承受
磨卻又不屈不撓頂風擊浪的事實,那該用多少場景,多少筆墨,多少篇章呢?對
於追求詩的簡潔性、集中性的艾青來說,他不滿足於表現生活的一隅,而要著眼
於生活的全體;他採用了象徵,也就更有力地把握了事物的整體。「礁石」這一
「物」被詩人心靈化以後,更放射出耀眼的光輝。(楊匡漢、楊框滿:「艾青詩
歌藝術風格散記」,原載「文學評論」一九八○年第四期,選錄時經作者稍加修
改)
艾青逼真地表現了自然的真實。只要到過海邊的人,都熟悉這種現象。它
是美的,有氣魄的,耐人深思的。這種美,表現了自然界中的一種力量的衝突。
無論海浪多麼激怒,勝利者總是礁石。因此,礁石的形象就自然體現一種觀念:
崇高的,頑強不屈的觀念。礁石就成了這個觀念的化身,而詩人歌頌的也正是頑
強不屈。(沙鷗,「璀璨如粒粒珍珠—談艾青取材於自然的詩」,「文藝月報」
一九五七年第七期)
2.本詩作者其他的作品
鏡子
僅只是一個平面
卻又是深不可測
它最愛真實
決不隱瞞缺點
它於尋找它的人
誰都從它發現自己
或是醉後酡顏
或是鬢如霜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