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26 - 中文讀本教學指引1
P. 26

三、民歌與小詩         23
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ㄋ
                       撓 ㄠ ˊ  擾亂,如:阻撓。屈服,如:百折不撓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ㄆ
                  2.   撲 ㄨ   向前衝,如:猛撲。打擊,如:撲滅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ˉ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ㄆ ˊ
                       樸 ㄨ   不浮華,如:樸實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ㄆ ˊ
                       僕 ㄨ   傭人,如:奴僕。


                  【課文分析】
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(一)民歌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這首民歌是由四句七言所組成,有點類似絕句,形式非常整齊。而在第一、

                  二、四句的末尾分別是「裳、娘、旁」,都是以ㄤ為韻母,因此唸起來朗朗上口。

                  整首歌雖然只有二十八字,卻把白雲繞青山的景緻,很生動而趣味地表現出來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前面兩句寫的是山。原本光禿禿的一座荒山,到了春天來臨的時候,百花怒

                  放,色彩繽紛,就像穿上了一件花衣裳似的,頓時變成一位美麗的姑娘。荒山本

                  來並不合適和美姑娘聯想在一起,但是在「穿起花衣裳」之後,不僅不覺得唐突,

                  反而把秋冬的童山濯濯,一變而為春日的綠草如茵和萬紫千紅爭妍的景色,很明
                  顯地暗示出來。因此荒山就像一個缺少裝扮的女孩,在穿上漂亮的衣服之後,頓

                  時變成了一位美麗的姑娘;這是把山擬人化之後的結果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後面兩句寫的是白雲。雲本來是大自然的景物之一,是沒有意志的;但是這

                  裏說「白雲看見不想走」,是假想白雲也有意志,看見美麗的春山之後,就捨不

                  得離去,整天圍在山的四周不肯走開;這也是把白雲擬人化後的結果。而且承前
                  二句把山比喻為姑娘,這裏的白雲也可引喻成年輕的小伙子白雲繞著美麗的春山,

                  就像小伙子守住美麗的姑娘不忍離去一樣。因此,這兩句也有加強修飾春山之美

                  的作用 山美得像個美姑娘,也美得令白雲不想走開。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(二)礁石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這一首詩是在描寫屹立海中的礁石的勇士形象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全詩共分兩段,每段各有四行。新詩並不嚴格講求押韻,但是本詩第一段的
                  「浪」和第二段的「上、樣、洋」,同樣是以ㄤ為韻母,使得全詩的音調特別鏗

                  鏘有致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一段是說:一個接著一個的浪,不停地衝向礁石;結果每一個浪都被礁石
   21   22   23   24   25   26   27   28   29   30   3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