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8 - 中文讀本教學指引1
P. 8
一、三種成長 5
從前有一個呆秀才,唸了幾年書,就喜歡賣弄自己的本事。
有一次,呆秀才的母親剛好六十大壽,賀客盈門,十分熱鬧。呆秀才自然要
趁這個機會好好表現一下了。呆秀才看見門上貼著的對聯是「天增歲月人增壽」
「春滿乾坤福滿門」,他慢慢地走到堂上向母親祝壽,他說:「天增歲月『娘』
增壽」,在座賓客無不拍手讚賞:「改得好!改得好!」呆秀才於是更加得意了,
他搖頭晃腦地唸出了下聯:「春滿乾坤『爹』滿門」,結果卻鬧得賓客哄堂大笑。
(三)有關成長的典故 「日新又新」
「日新又新」這個詞,最早出現在大學的第二章之新民篇。原文說:「苟日
新,日日新,又日新。」這是商朝的開國君主成湯刻在盥洗盤上的一段話,意思
是要勉勵自己:「如果能除去以前的汙垢和不良的習慣,消除不好的,換上好的。
而且還要每天革新,使自己天天都在進步。」
(四)與本課類近的文章
青年成功之路 自我超越
楊乃藩
隨著時代的進步,在今天社會上,人們的觀念也須跟著改變。其中最重要的
觀念之一,就是心智的提早成熟。也就是說,人們擔當責任、有所作為的年齡,
正在降低之中。再換句話說,青少年在社會上的重要性日見增加。
在古代的農業社會,可以說是老年人為主體的社會。從家庭到政府,從種田
到治國平天下,都是由老年人佔據高位,主持一切(世襲的皇帝是例外,但是皇
帝也沒有特權)。年輕人只能附從,只做配角,這也是有其原因。在農業社會裏,
知識的傳授缺乏有效的工具,只憑口述,和有限的書簡;知識獲得更是從經驗中
一步步累積而來,十分緩慢。因此,人與人之間的差別,主要是在於年齡,年齡
愈大,累積的知識、技能愈豐富,當然要佔高位、負重任了。偶然有一些奇才異
能的年輕人,卻也在這傳統壓制下,難以出頭。
可是在今天的工商業社會裏,獲得知識、傳播知識的方法都在快速進步,管
道大量增加。例如教育程度的提高、教育內容的充實、資訊的便捷,大眾傳播媒
體的發展,以及研究發展環境進步等,都不是在落後的農業社會裏的人所能想像
的。因此一個人如果條件具備,便可在最短時間內,獲得最充分的知能的增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