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97 - 中文讀本教學指引1
P. 97
94 中文讀本教學指引(一)
且是順流而下,分外覺得水急船輕。整首詩除了表現船走得快,也表達了詩人暢
快的心情。讀此詩,使人彷彿與詩人一同坐船過三峽,聽兩岸猿聲,共賞萬重山
一般。
(二)楓橋夜泊
這首詩是寫詩人旅夜對景而生的感懷。全詩除了一個「愁」字之外,都是以
景物來烘托情懷。前半首十四個字裡寫了六種景象,後半首兩句詩只寫了一件事,
前密後疏,可見詩人對布景的匠心。
詩人宿在舟中,雖然一夜輾轉,不能成眠,卻只寫了夜半時分的景象和感受。
首句寫出三種密切關連的景象。 月落點出了時間,也寫出一片灰濛濛的天空;烏
鴉的悲啼,襯出深夜的靜謐,增添寂廖的氣氛;霜滿天是指滿地的霜華透出寒氣,
瀰漫了整個夜空,似乎連接到了天際,使詩人特別感受到夜涼的寒意。月落是所
見,烏啼是所聞,霜滿天是所感,共同構成一個灰白淒冷的世界。
第二句是寫詩人對著岸邊的楓樹和閃爍的漁火,滿懷愁思,不能入眠。江楓
和漁火是都暗紅色,但是一靜一動,一暗一明,岸上江上,搭配組合頗見巧心。
江楓顯示秋色秋意,漁火的搖曳不定也暗示出詩人的飄泊羈思。對愁眠是指詩人
躺在舟中,卻因客愁縈懷而無法睡著,至此才帶出了泊舟楓橋的「人」。
第三句的寒山寺,不僅說出鐘聲的來源;而且這所古剎的古雅莊嚴,使得楓
橋更添詩意,引人遐思,也能配合「夜半鐘聲」所散發出來的宗教情思。另一方
面,寒山二字給人的感覺和全詩營造的氣氛也是非常協調的。
第四句承第三句,說明詩人臥聞山寺夜鐘。這是詩人在楓橋夜泊中所得到的
最鮮明深刻的感覺印象,因此以兩句專寫一事。夜是寂靜的,鐘聲迴盪在萬籟俱
寂的深夜裡,不但襯托出夜的靜謐,更帶給愁而不眠的詩人特別強烈的感受。
【問題與討論的解答】
一、這首早發白帝城描寫作者在船行的途中看到什麼?聽見什麼?
答:看到層層疊疊的群山和聽見不住啼叫的猿聲。
二、這首早發白帝城怎樣表現出船走得很快呢?
答:(請參閱﹝課文分析﹞。)
三、你能不能看出楓橋夜泊一詩裏寫的是那個季節?